
巍巍学府,肇基北洋。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靶搜抗钡氖姑?,“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爱国奉献”的传统和“矢志创新”的追求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天津大学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新范式;天津大学的成长,深深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步入新时代,天津大学的未来,也必将为实现中国“强起来”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作育人才是天津大学的立校之本。学校创办之初就提出“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为国之所需作育人才”,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123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万名高素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大师、工程巨匠、经济翘楚和文化精英,如海牙国际法庭首位中国法学家王宠惠、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香港实业家荣智健、“鸟巢”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今天,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确定“新工科”建设“天大路线图”,启动“一流本科教育2030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宣怀学院”和“搭伙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积极活跃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学者风范是天津大学的精神脊梁。在学校123年的办学历程中,有无数杰出教育家和知名学者,如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教育家李曙森……今天,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精干高效、师德高尚、富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他们诲人不倦、桃李满园,信息学院杨恩泽教授70余年风雨从教,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倾毕生之力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他们治学严谨、攻坚克难,化工泰斗余国琮先生,抱定为中国“争一口气”的信念,攻克重水分离难关,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两弹一星”的突破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国工业结晶之母”“全国教书育人楷?!蓖蹙部翟菏磕杲搜约崾厝呓蔡?,让“中国结晶”一次次改写世界结晶产业的格局;国际化学院的“好书记”冯翠玲老师,实现了“本土书记”与“外籍院长”的完美结合。他们以高尚的师德和科学的精神引导启迪学生,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兴学强国是天津大学的使命责任。从“工业救国”到“科学建国”,从“科教兴国”到今天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天津大学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第一张彩色胶片、第一辆电视转播车、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第一座跨海大桥都凝聚着天大人的智慧和汗水。今天,学校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扎根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自主研发的“海燕”水下滑翔机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南?;肪车鞑楹秃Q蠊澜ㄉ杼峁┯辛χС?;客机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随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神工”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让中风患者重新燃起生活希望,并随同“天宫二号”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脑-机交互实验;真核生物酵母长染色体化学再造开启了从非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转化的大门。这既是“兴学强国”的使命传承,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世界一流是天津大学的矢志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是全校师生员工和全体天大人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社会主义大学的“新三步走”战略,我们要在2045年全面建成人才辈出、大师汇聚、知识创新、贡献卓越、声誉卓著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任重道远,面向未来,我们要培育卓越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找到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途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我们要荟萃天下英才,让他们在自由、包容、信任的文化氛围中各展所长。我们要鼓励前沿探索,激发师生创新活力,对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多的关键贡献。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治理体系,让所有的规则都在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认识中产生,让所有的制度都服务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我愿意和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齐心协力,共同肩负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守天大品格,共同建设和守望全体天大人的精神家园,共同创造天津大学新的辉煌!